壹,白居易的古诗1、《钱塘湖春行代》:白居易
(1)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1)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1)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1)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5、《南浦别》唐代:白居易
(1)原文: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译文: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6、《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
(1)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7、《池上》唐代:白居易
(1)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8、《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1)原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9、《夜雪》唐代:白居易
(1)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0、《花非花》唐代:白居易
(1)原文: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2)译文: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贰,白居易的代表作1、白居易的代表作 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观刈麦》《新乐府》《卖炭翁》。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3、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叁,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肆,白居易的草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2、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