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组题网  > 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 令人捉摸不透、神秘的印度教文化

令人捉摸不透、神秘的印度教文化

更新时间:2024-11-29 22:46:14

  Ⅰ,令人捉摸不透、神秘的印度教文化在我们眼中印度教是神秘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存在,印度教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他们信奉人死后能避开轮回,灵魂升入天国,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印度教吧!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而且有很多思想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谋而合。如“梵我一如”、“上梵”“下梵”、“上智”“下智”等等。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印度教的教义:

  1、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2、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3、因果报应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4、祭祀万能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5、吠陀经典

  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您可能还喜欢:

  传说中的藏传佛教辟邪七宝

  佛教传说当中的财神爷“五爷”

  藏传佛教的主要护法神“玛哈嘎拉”

  中秋节与道教的秘密关系

  Ⅱ,伯利兹大蓝洞浮潜是众多潜水项目中的一种,相比水肺潜水、自由潜水,你是不是觉得它只是一种肤浅的运动?其实不然,它跟其他潜水一样,同样融合了多项技巧与知识的开发,并不是简单地漂浮在水面上。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城市文化一起来了解下世界十大浮潜圣地之伯利兹大蓝洞吧。

  伯利兹大蓝洞

  大蓝洞是世界上最佳的潜水之之一,也是伯利兹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蓝洞是200万年前冰河时代末形成的石灰石坑洞,全世界海洋中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蓝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加勒比海大巴哈马浅滩的伯利兹大蓝洞。伯利兹最大岛屿安伯格里斯岛每早7点都有去蓝洞的船,船程大概2小时抵达灯塔礁,这个直径超过1000英尺(305米),深达400英尺(123米)的近乎完美的水下天坑,是闻名遐迩的潜水圣地。

  早在1971年,海洋先驱雅克·库斯托就已经将大蓝洞评为十大最好的潜水地之一。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在水下面可以看到大型钟乳石和石笋,有的甚至达12米长。更有品种繁多的鲨鱼(据说,多为个性温和慵懒不主动攻击的品种)伴您水下同游,身处神秘森幽的海下洞穴,美丽与凶险并存。潜水越深,水质越清,地质构造越复杂难懂。蓝色天坑是伯利兹堡礁保护系统的一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遗产之一。

  洞口由两条珊瑚暗礁紧紧环抱,深浅不一的湖绿色与湖蓝色诠释着大自然的鬼斧生工,幽深洞内穿梭着众多的海洋生物:清洁虾和虾虎鱼在海葵和珊瑚里疯狂的跃动、神仙鱼、鲽鱼、天使鱼、石斑鱼和小石斑随处可见,这里庞大的石笋群和高达15米的海底钟乳石奇观以及常在洞边巡逻的黑虎鲨或锤头鲨吸引了不少勇敢的潜水客来此探险。

  Ⅲ,神秘的丽江殉情文化传说年轻的男女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云杉坪徇情的话,他们的灵魂就会进入玉龙第三国,在此殉情可摆脱世间懊恼,升入理想的爱情国度,得到永生的幸福。因而,云杉坪也成为一个浪漫而充溢凄情的中央。丽江文化中竟然有如此神秘的文化,来了解下吧。

  丽江纳西族青年男女殉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纳西神话《鲁般鲁饶》和《黑白之战》。“鲁般鲁饶”纳西语的意思是“牧人的儿女迁徙过来的地方”,也被翻译成“一个只有青春和爱情的地方”。故事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羽勒排和久命姑娘为了爱情决定迁徙到美好的地方去,但半路被父母阻挡并被拆散,他们最后选择了殉情之路。《黑白之战》讲述黑族与白族为争夺太阳的光明而战。黑族为夺得太阳让黑族公主去引诱白族王子,不料他们竟真的陷入爱河,无奈之下黑族首领下令处死了白族王子。黑族公主伤心欲绝……

  还有另一个神话,当人们的感情受到现实的阻拦,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另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永远有青春与爱情的国度。即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而玉龙雪山上的云杉坪就是传说中进入这个国度的入口。殉情对于他们来说也就变成了美好的事情。

  到了清雍正年间,中央开始对边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罢免土司,改为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以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文化渗透。在婚姻制度上更是竭力推行“三从四德”、“父母之命”、“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等一些汉族封建礼教的包办婚姻。彻底剥夺了纳西族青年男女的婚恋自由。殉情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丽江的一个村子放映露天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竟导致六对青年男女触景生情,在看完电影后相约一起殉情。

  殉情固然轻视生命,不值得效仿。但纳西族青年男女追求真爱的勇气却让丽江有了“殉情之都”、“爱情圣地”的美誉。

  Ⅳ,古埃及文明说到古埃及文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法老”、“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在许多关于古埃及的文献中,都有关于埃及法老城的描述。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一同探访神秘的海底法老古城。

  千百年来,在古希腊的寓言、神话和史诗中都先后多次提到地中海边曾经有过一个极其强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西文“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中,详细地描述了访问埃及“法老城”时的见闻,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壮观的“大力神”庙宇殿堂,该地是当时许多宗教的朝圣之地。

  但这个文明城市却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里却没有该城市的任何文字记录。自从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的描述发掘出特洛伊古城后,人们才相信《荷马史诗》并不是神话。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里呢?

  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借用电磁波在内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下发现了“法老城”可能所在地。考古学家在海中打捞出黑色的狮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据推测可能是女王克利奥佩特拉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法老。

  2000年6月,当身着潜水服的考古学家最终潜入海底时,终于发现了该城的宫殿遗址。根据文物判断,该城大约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考古学家们还发现房屋倒向同一方向,预料可能是地震使该城迅速沉入海底,因为这里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000年6月3日,“法老城”被发现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埃及考古权威人士阿里·贾拉巴兴奋地说:“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古埃及神秘地从地上到海中,实在太丰富了。”考古学家们将会同有关专家对法老城和打捞上岸的黑色狮身人面像、伊希斯神像进行最后的鉴定。最后证实“法老城”以及水下的宫殿就是克利奥佩特拉父亲的宫殿。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边古代文明,尽管神秘莫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总会有一天能够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把其真面目查出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