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组题网  > 生活常识  > 勤学苦练  > 儒家思想的变迁的问题

儒家思想的变迁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11-26 00:44:59

  1)儒家思想的变迁的问题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的历程:

  1、春秋末期,创始人:孔子。思想为 “仁” “以德治民” “礼” 。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提出“仁政” “民贵君轻”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朱熹提出“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5、明清时期,反封建思想家李贽提出批判儒家思想。

  6、太平天国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结合儒家大同思想。

  7、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

  8、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 “打倒吃人礼教” “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遭到破坏。

  9、文化大革命 “批林批孔”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遭毁灭性打击。

  2)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什么1、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

  2、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3、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

  4、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3)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4)儒家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两千来年的正统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说当今思想界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儒家思想,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全球化时期。 放眼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两大潮流。但地区间的冲突却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仁”和“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可以消弭价值观差异。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可以成为社会的润滑剂和行为规范。像“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等经典言论在当今社会中还是有广泛地市场。 儒家在经济政策上的中庸之道是反对统治者竭泽而渔、赋敛无度,反对贫富差距太大,主张“有恒产者有恒心”,使民众的私产得到切实保障,让民众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