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勤奋的故事1、《司马光读书》: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就差不,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来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马上会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警枕”。
2、《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匡衡凿壁偷光》: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二)天才出自勤奋的故事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 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 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 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海伦·凯勒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 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 师,帮助她学习。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 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
三)勤奋的代表人物勤奋的代表人物有:
祖逖: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孙敬: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四)勤奋的名言二年级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