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组题网  > 生活常识  > 勤学苦练  > 朝三暮四照样子写成语

朝三暮四照样子写成语

更新时间:2024-11-27 07:23:13

  (一)朝三暮四照样子写成语七上八下、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思前想后、天旋地转、白纸黑字、大是大非、大手大脚、大同小异、大材小用、顶天立地、东躲西藏、东拼西凑等。

  (二)朝三暮四出自哪部著作朝三暮四出自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的成语典故,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原文: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篇》

  (三)朝秦暮楚和朝三暮四有什么区别朝秦暮楚和朝三暮四的区别是:朝秦暮楚是比喻做事反复无常、没有原则,是一个批判墙头草随风倒的贬义词。朝三暮四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最早出自宋代晁补之的《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在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最大,当时的韩、赵、魏等小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依附对象,时而巴结秦国加入“连横”,时而巴结楚国加入“合纵”,摇摆不定。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四)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1、内容: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非常喜爱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子,时间长了,渐渐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尽量节省家中的用度,买可口的东西喂给这群猴子吃。后来渐渐不支,养不起这么一大群猴子了,于是他便想限制它们的食量。但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便骗它们说:以后每天给你们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很生气,一个个跳了起来,吼叫不止。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枚,晚上给你们三枚,行不行?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顺从地爬在了地上。

  2、朝三暮四的寓意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关于自己价值的习惯性判定里面。你习惯了先拿多一点儿,再拿少一点儿。结果有人给你讲,先少一点儿,后多一点儿,行不行?虽然总量一样,却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