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舍生取义的格言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视死如归。
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懦夫一生死多次;勇者一生死一回。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个人要勇于赴义,敢于求真。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固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重如泰山。
二.过零丁洋舍生取义句子1、《过零丁洋》中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著名爱国七言律诗。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现实,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斗争生活和爱国思想,展现了南宋军民抗击元军的情景,写得沉郁悲壮,感人至深。今存《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名篇为世所传颂。
三.孟子的舍生取义1、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牺牲自己,获取正义;
2、坚持自己的道义和做人的原则,不苟且偷生,不因害怕死亡躲避灾祸,也不因功名利禄而摒弃这些人本有的天良;
3、用现代思维来看,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好的自由,无论是选择生还是义都是无可厚非的;
4、当然从道德导向的角度讲,义还是更值得尊重。说到底就是你自己把哪样东西看的更重的问题。
四.舍生取义这一成语源自哪里1、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鱼 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当二者不能同时都得 到的时候,就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后来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赞扬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大无畏精神。
五.舍生取义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以身报国、舍己为人、乐善好施、成仁取义、为国损躯、舍身求法、视死如归、大公无私、大公至正、释生取义、杀身成仁、从容就义、以身许国、为国捐躯、公而无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视死若归。
反义词:苟且偷生、利令智昏、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