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斯兰教人口全世界1、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三。
2、穆斯林在不同国家、地区占当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差异悬殊,如在伊斯兰国家是多数,如阿拉伯国家,但在东亚,如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北朝鲜、蒙古国、台湾、香港、澳门及欧洲,除了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外、美洲、大洋洲则是少数,截止2014年,伊朗七千五百万总人口中,有超过七千万的穆斯林,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
3、伊斯兰教是西亚、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有最多穆斯林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占全球穆斯林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分,百分之三十的穆斯林都位于南亚,百分之二十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
(二)伊斯兰教葬礼的特色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地方适应的过程,所以在宗教文化的呈现上有着各种地方性特点,这些又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怎么变化,都没有脱离伊斯兰教《古兰经》和“圣训”的根本要求。所以穆斯林在葬礼上也严格按照教规进行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伊斯兰教葬礼具有哪些特色吧。
教法规定穆斯林实行土葬。《古兰经》云:“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认为穆斯林死亡为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是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不是生命的终结。
穆罕默德说;“你们宜速埋亡人,如属幸福者,宜早使其获福,如系不幸者,亦当尽快使其远避火狱之灾。”“如早晨死了,不可停放过午,黄昏死了,不可过夜。”因故滞留不得超过3日。教法规定速葬为“穆斯泰哈布”(即嘉许的行为)。伊斯兰教葬礼三项基本要求是土葬、从速、从俭。教法规定善葬亡人,是活人的善举义务。在亡人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服孝,禁止袭用非教法规定的一切习俗。
伊斯兰教殡葬的仪式
一、病人归真前应做的4项事务
1.病人留遗嘱。穆罕默德说:“凡身负重病的穆斯林,只要他还能活两天的时间,就把遗嘱留下来”。病人亡故前,在清醒时应叮嘱家人为自己偿还债务,分配遗产和施舍,请人们原谅过错及讨咐口唤等。病人自己可请阿訇代为念“讨白”,向真主悔罪求得饶恕。
2.病危时依据圣训,守候人要给病人提念“清真言”,务使病人记念真主,勿留恋尘世,切勿强求以防病人因临终痛苦而伤其诚信。
3.诵读《古兰经》“雅辛章”。该章概述伊斯兰教信仰的三大原则,即作证真主,承认先知和信复活日。为临终病人诵读,使其从容死去归主,同时使活人受其教诫和回赐。
4.病人绝气后,脱去衣服,合其双眼,闭其口齿,顺其四肢,整理容发,使亡人面向“克尔白”天房,覆盖白布单。
二、病人去世后应做的4项主要工作
1.准备亡人的殓衣(即克凡)。根据圣训、教法规定,殓衣要用白棉布,不宜用色、丝绸(无白棉布时,妇女可通融使用)。男殓服3件。
2.净礼(俗称“洗埋体”),为亡人冲洗大净。一般由3人操作,其顺序先净下,后洗头部,用白布或棉花沾水擦口齿和鼻孔,以代替漱口,呛鼻,再洗脸和两手至肘,然后以从头至足、先右后左的顺序冲洗全身3遍,擦干后可为亡人涂抹香料,如麝香、樟脑粉、冰片末等,礼浴即成。
3.殡礼。即站“者那则”。教法规定举行殡礼是“副天命”。穆罕默德说:“你们为亡人做礼拜时要竭诚地为他作祈祷”。穆斯林均有参加站“者那则”的义务,尤其亡人的亲属更应参加。凡参加站“者那则”的人,都须沐浴净身、洗衣,其仪不同于拜主,仅有举意、抬手、大赞、不躬、不叩、不跪坐。
4.埋葬。穆斯林都有抬送亡人的传统美德,参加送葬被视为圣行,抬送“埋体”为应尽义务。一般埋葬亡人的坟坑宜深,在中国是南北向,长为6尺,宽3尺,墓深5——6尺,墓坑里再偏穿穴,有的直穿穴,以区别非穆斯林的直坑埋葬。
旅行者中途死于海船上,按规定的仪式举办后,即可投入水中水葬,战争时期穆斯林战士牺牲后,可免去洗礼、穿殓衣等规定,允许着原血衣举行殡礼后埋葬。将亡人置入坟坑时应诵念;“谨奉安拉之名与钦差的圣行”。然后解下亡人的腰带,盖好捕板,坟墓中不准有随葬物品。墓用土筑为长方马背形。禁止以水泥、石灰等物修饰。最后诵读《古兰经》章节,参加者作“读阿”(即祈祷辞),为亡人求赦宥。
中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葬礼习惯称为清水洗,白布裹,简短殡礼,深土埋葬,简称为洗、穿、站、埋四项副天命。教法规定3日之中,除远来亲友外,不在丧主家中吃饭,以免增加丧家负担。
至于中国穆斯林习惯上在亡人入土前后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如点香、传经、诵经,做“都阿”,念“七窍米”、写护心“都阿”,念土块“都阿”、下土经、回头经,过七日、月头、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及生殁之辰等纪念活动,多为亡人亲属对死者表示追思怀念的一种形式,或代亲赎补罪过、祈求真主恕饶人生前过失的一种善良愿望,并非教法规定必须遵守的圣行或义务。
(三)伊斯兰教婚姻禁忌是什么?伊斯兰教是世界知名的大教,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伊斯兰教的教徒,伊斯兰教有着一千三百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传承以及改善,伊斯兰教的文化变得更加的完善,而在伊斯兰教也有着很多禁忌,你知道伊斯兰教的哪些禁忌呢?下面的伊斯兰教文化为您带来伊斯兰教的婚姻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1、信仰统一
婚姻的构成必须要有共同的信仰,这是建立美满婚姻家庭的首要条件。因为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基础,不同的信仰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双方无共同信仰及生活、饮食方面互异,则会影响到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换言之,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言语和爱好,就为建立一个和睦、团结的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结婚男女必须都是穆斯林。《古兰经》告诫说:“你们不要娶以物配主的妇女,真到她们信道。你们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以物配主的男人,直到他们信道。”
信仰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根本问题。尤其是婚姻方面必须坚持这个原则,至于相貌,则在其次。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在选择配偶时不要注重门第、地位、民族、血统、地域……等表面的东西,而要看信仰、志向等本质的、内在的品位。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穆斯林在婚姻方面突破了地域、民族、肤色的界限,这样便加快了穆斯林的发展,壮大了穆斯林的队伍,从而保证了穆斯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男女双方自愿
由男或女向对方正式求婚,阿拉伯语称之为“依扎布”即允婚,被求婚的一方接受这一要求,正式表达允诺,阿拉伯语称之为“盖比勒图”;求婚与允婚均须由双方用语言明确表达出,并须有人作证。结婚的男女,要征求家长(主婚人)的同意,但家长不得强迫包办子女的婚姻。
穆圣时代,有一个叫舒尔布的男子曾向一个妇女求婚,穆圣问他:“你见过对方没有?”他回答:“没有见过。”穆圣说道:“你应该去观察一下,因为双方见见面,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于是他带着穆圣的旨意来见她的父母,可是两位老人对青年男女互相见面似乎很不高兴,而深居闺房里的姑娘听到外面的谈话后,却说道:“既然这是真主的使者的旨意,那么你就来看看吧。”于是,他见了她,经相互了解,终成眷属。
可见,伊斯兰是允许有结婚诚意的男女双方相互见面,相互了解的。但这也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约束的,这一切都必须在伊斯兰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在伊斯兰教法中,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女双方必须以自主为原则,但也要重视父母的意见,争取父母的同意和支持。如此才能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才有益于国家社会。
3、聘礼
聘礼,阿拉伯语“麦亥尔”的意译,是婚姻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瓦直布—义务)。我国部分地区的穆斯林,只在结婚的当天履行象征性的赠予。婚姻实质上也是一种男女双方之间的契约,订立契约,一方面需向另一方交付定金,以证明该契约的成立。所以婚姻这种契约要求的聘礼,也即相当于“订金”,证明了婚姻的成立。因此,古往今来,穆斯林男女缔结婚姻,男方必须给女方送聘礼,男方所送的聘礼,女方需同意,但是伊斯兰教的聘礼绝非买卖婚姻。
《古兰经》启示:“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作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如果她们心甘情愿地把一部分聘仪让给你们,那么,你们可以乐意地加以接受和享用。”穆圣说:“婚书越简单越好,聘金应以男方能力和女方情谊为定,一枚铁戒指或一把枣,都不算少。”
4、证婚人
证婚,当男女双方经相互了解,准备正式结婚时,必须有多少两个证人作证,要求在场的人听见男女双方的求婚、允婚时明确的语言表示,作证男女双方同意结婚,阿拉伯语为“舍哈代”。具备了以上条件和程序,男女双方即结成夫妻。这是构成婚姻关系的有效条件,体现了婚姻是自主、自愿的,并当众宣布双方的婚事,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领取“结婚证书”)。
(四)伊斯兰教所朝拜的黑石是什么东西黑石,源于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辛与其子伊斯玛仪奉真主安拉的默示,修建天房“克尔白”的时候,所砌的一块黑石。用银箍镶嵌在克尔白东南墙角上,被全世界穆斯林朝觐者视为“神圣之石”,朝觐者绕行天房时,都要抢着去亲吻和抚摸,因拥挤而无法靠近时也要举手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