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1、做名词为病、疾病。见于《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2、做动词为生病、患病。见于《荀子天论》:“寒暑不能使之疾。”
3、做名词为毛病、缺点。见于《公输》:“必为有窃疾矣。”
4、做名词为疾苦、痛苦。见于《管子•小问》:“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5、做动词为疾苦、痛苦。见于《西门豹治邺》:“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
6、做动词为痛心、憎恨。见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7、作动词为妒忌、嫉妒。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8、做形容词为快、迅速。见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9、做形容词为大、强;猛烈。见于《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0、做形容词为敏捷。见于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没有
尝的意思除了本意品尝外,还有:
2、尝试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3、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在古文中最多的还是作副词“曾经”讲。
4、曾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3)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负担。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
(4)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伐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砍伐;敲打;讨伐,攻打;攻破,破坏;功劳,功业;夸耀,自夸等。
文言文伐的意思
①砍伐。《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②敲打。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
③讨伐;攻打。《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④攻破;破坏。《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⑤功劳;功业。《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⑥夸耀,自夸。《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冰之家】指贵族豪门之家。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伐冰即凿痧窖取冰。
【伐柯人】媒人。
【伐性之斧】砍伐生命的利斧,比喻损害身心的事情。白居易《寄卢少卿》:“艳声与丽色,真为伐。”
伐的基本字义
1、砍:伐树。砍伐。
2、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3、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